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通知公告 >> 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(2019-2021年)

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(2019-2021年)

2019-04-26
浏览量: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,办学实力不断增强,为新时代“实力丰润、魅力浭城”建设,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满意度相比,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技能人才需求相比,与先进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相比,我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。深化校企合作,加强专业建设,促进内涵发展,提升办学质量,已经成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。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应对新形势下技术技能人才竞争的新挑战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和《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》,结合我校实际,特制定本计划。

  一、总体要求与目标:

  (一)指导思想。

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坚持面向市场、服务发展、促进就业,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,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促进产教深度融合,实现办学质量跨越式发展,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。

  (二)主要目标:

  经过三年建设提升,学校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,建成以培养责任担当、敬业乐业、素质全面、一专多能的工匠型人才为办学目标,师生和谐、理念领先、创新高效、专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。进一步巩固提高我校省级名牌学校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,力争在全省综合排名跃升20位。

  1、硬件建设提档升级。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,升级完善专业实习训室(车间)及配套设施,高标准建成运动场。加强环境文化建设,分期完成校园绿化,打造优美育人环境。建成智慧校园,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。

  2、队伍素质不断增强。建成一支政治信仰坚定、理念先进、团结协作、行动高效的优秀管理团队,打造一支坚守师道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,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保障。优化人才引进机制,完善师资结构。培养一批省市区级名师、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到80%以上。

  3、教学质量显着提升。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,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,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。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化建设,培育一批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,每个专业分别打造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和省市区级精品课。认真推行“1+X””证书制度,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%以上。大力加强学生技能训练,在国家省市级学生技能比赛中团体和个人成绩全面提高。强化中高职衔接,对口升学率达到当年毕业生的50%。

  4、校企合作深度融合。不断深化双元制育人机制,建设各个专业的校企合作联盟,完善联合办学委员会和校企合作项目部运行机制,深入推进产教融合、工学交替办学模式,“订单式”人才培训培养进入新水平新层次。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,引进京津冀地区优质资源,提升学校层次。

  5、德育品牌逐步形成。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、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,打造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,不断强化德育品牌建设,建立完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评价系统,突出科学化、系统化、体系化,形成寓教于乐、活动育人的体验式德育模式。

  6、文化育人日臻成熟。构建涵盖校园环境文化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“立体化”校园文化体系,成为学校发展“软实力”。

  7、招生就业良性循环。创新招生办法,全日制在校生达到并稳定在4000人以上。建立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,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%以上,对口就业率达到80%以上。

  8、社会服务不断深化。引导更多初高中未升学学生、大专院校毕业生、下岗职工、返乡农民工、退役军人等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或成人学历教育,服务乡村振兴战略,为广大农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,年职业培训5000人以上;创新老年大学办学方式,提高社区教育层次,力争办成省级先进社区教育基地。

  二、主要任务与措施:

  立足学校健康持续发展,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,扎实推进质量提升、双元育人、文化兴校三大工程,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。

  (一)以任务目标为引领,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工程。

  1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,全面提升学校硬件建设水平。

 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为依据,三年内,将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,用于改善提升学校硬件水平,提高实训装备的现代化程度。

  加大硬件基础建设及装备投入。投资800多万元,建成高标准体育场;投资400多万元,建成2000平方米的机电专业实训中心1个,投资400万元建成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1个;投资800多万元,引进机器人焊接技术和设备,增置社会文化艺术、护理等专业实训设备,改造提升综合实训楼和艺术楼的硬件配置。投资20万元,购买专业书籍和图书杂志,升级改造图书阅览室。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,恢复区委党校所占场地的设计使用功能,应对今后的招生高峰。

 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和绿化建设。投资200多万元,完成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绿化建设升级提档。

 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。投资400多万元,引进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、VR、云服务等先进技术,构建多维信息化教学支撑, 升级校园网,建成数字化校园服务应用平台,到2021年,基本实现校园数字化全覆盖。

  2、加强两支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干部教师的育人素质。

 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。建立干部学习制度,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;完善干部交流机制,推行岗位轮换;建立健全部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,实行学期和年度考核,严格落实问责制度。

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严格推行“师德一票否决权”。开展“树师德,正师风”系列教育活动,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教育观和人才观,争做“四有好教师”,做好学生引路人。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入企实践机制,加强“工匠型教师”培养;组织教师参加国家、省市区等各级培训,推动名师、专业带头人、骨干教师塑造工程,大力培育“专家型教师”;深化专题教研,科学组织公开课、示范课、指导课等教学交流活动,壮大“科研型教师”队伍;深入推进“青蓝工程”,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,培养一批具备未来眼光和时代意识的“创新型教师”。

  优化专业教师结构。加快优秀人才引进,分批次招聘具备实践经验的本科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,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或面向社会聘请资深技师兼课或驻校授课,增强学校发展后劲。

  3、加强教学管理与创新,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。

  认真推进标准化建设。对标《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扎实推进专业目录、专业教学标准、课程标准、顶岗实习标准、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相统一并落地实施,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,建立健全专业课程体系。

 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。抓实各个环节,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精细化。改革考试办法,将理论考试、技能考试、公共课考试有机组合,突出技能实操考核,完善对专业部室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。加强早晚自习管理,发挥学生社团作用,丰富自习课的内容和形式,将自习变成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阵地。

  抓实教学改革创新。依据教育部、省教育厅关于《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》要求,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,对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的自主诊断和改进;组建高水平多元化教学创新团队,按照“教、学、做”理实合一原则,以任务为中心实施教学,有序推进参与式课堂、活动式课堂、演示型课堂、操作型课堂等教学方式;建立以教学效果为主要指标的课程评价体系,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模式,增强教学的“含金量”。

  优化实践教学。实习实训严格执行行业标准,培养学生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。抓实专业过级考核,认真推进“1+X”证书制度,举办专业技能挑战赛、擂台赛等学生比武,形成参加“校赛、市赛、省赛和国赛”良好态势。依法依规组织观摩实习、跟岗实习、顶岗实习,突出系列化专业化,增强实训效果。

  扎实推进分类教学。积极适应新型“职教高考”制度,严格按照高考大纲高效施教,创新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方法,全面提高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教学质量,扎实推进“3+2”专业发展模式,强化中高职衔接,努力成为高职院校优质生源基地。

  4、加强德育品牌建设,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。

  精心铸造德育品牌。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形成“全员、全程、全时段、全方位”德育教育系统,重点打造“一部一品,一生一特长”品牌。

  引领学生全面提升素养。扎实推进“一主体四主线”建设,以学生为主体,以学生活动、社团建设、评优创先、养成教育为主线,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,规范学生言行,创建优良班风学风,全面提升学生素养。

  构建分阶段、分层次科学有序的德育体系。健全德育网络,形成全员育人、环境育人、文化育人的氛围;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,确立班级文化、宿舍文化、车间文化、校园文化,凸显德育实效;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,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加强德育工作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度。扎实开展入学教育,践行《中职生公约》,举办校园技能展示活动、校园文明风采大赛、燕赵青年读书会、青年志愿者等活动,认真开展“培养有书卷气的中职生”、评选“最美职教生”、 “职教小工匠”等系列活动,力争活动多出精品。

  5、加强社会培训工作,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。

 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优势,面向企业职工、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民工等开展多层次培训活动,为“三农”发展出力、为企业发展助力、为社区发展献力。加大成人学历教育力度,扩大办学规模,提高办学质量。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,年均分别达5000人次。积极服务社区建设,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,每年完成社区教育培训5000人次。创新老年大学办学模式,扩大招生人数,更好服务社区居民。

  6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,全面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。

  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,保证学校改革发展正确方向。规范党建工作,落实党总支主体责任,全面推进“双培养工程”,高效组织开展“三会一课”,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持续反“四风”,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。加强“党员先锋岗”建设,发挥党员模范作用。持续增强干部教师的政治修养,树牢“四个自信”、坚定“四个意识”,做好“两个维护”,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校阵地,凝聚强大正能量。

  7、加强平安校园建设,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水平

  按照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、失职追责”和“三个必须”的总体要求,形成落实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的长效机制,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。强化安全意识,不断增强安全防范能力。加强“双控”机制建设,细化安全管理制度,依托“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”,做到“事事有人管,时时有人管,处处有人管”,保证学校安全工作无死角、无盲点。推进法制校园建设,增强师生法制意识。开展安全教育,定期开展师生安全逃生演练、预防地震灾害逃生演练、消防安全演练等,培养增强师生安全习惯。

  (二)以创新发展为主题,大力实施“双元育人”工程。

  8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产教融合,推进校企无缝对接。

  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机制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,做实与区域内装备制备类企业、汽车制造与维修类企业、现代服务类企业、医院和幼儿园的合作,组建校企合作联盟,共建高质量实训基地,共建培训团队,共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实训体系,实现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。

  建立联合办学委员会运行机制。成立校企合作项目部,就项目建设发展规划、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协商,共建教学团队,共建理实一体课程体系,统一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。

  推进“订单式培养计划”。融入京津冀战略一体化国家战略,拓宽合作范围,扩大与大企、名企的订单数量,不断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,向职业教育现代化迈进。

  9、创新专业发展思维,调整专业布局,增强专业内涵。

  科学统筹专业布局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业态发展需求。加强机电技术、数控加工、电商物流等相关专业的发展,组建与我区轨道交通装备、装配式建筑、先进制造等主导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体系,按行业和专业类别组建专业集群,重点建设机电(机电、数控、电工、焊接)、汽修(汽车运用与维修、新能源汽车维修、汽车车身修复)、现代服务(电子商务、物流、客户信息服务、客户服务)、社会文化艺术、护理等五个专业集群,服务当地经济结构调整,打造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“引擎”。做精财会、计算机等传统专业,适时调整弱势专业,兴办大数据、机器人、养老服务等新型专业。

  整合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源。组建公共课教研室,语文、英语、数学、思政、体育、计算机、礼仪等公共课教师统一调度、统一教学目标,统一课程标准,统一教研体式,统一教学模式,创建特色课程。整合集群专业师资,提高教师使用效率,增强专业竞争力。组建外聘教师教研室,加强对企业驻校技师、兼职教师、临时教师等外聘教师的业务指导和考核,形成专兼合力的教学队伍。

  10、创新招生方法,拓宽就业渠道,构建学生成材就业的立交桥。

 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。利用校园网、学校微信公众号、教师朋友圈、家长群等网络媒体,拓展宣传渠道。加大宣传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政策,逐步完善入学面试制度,把紧“入口”,提高生源质量。

  拓宽顶岗实习及就业渠道。与京津及周边信誉强、前景广阔的规模企业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训、顶岗实习及就业合作网络,做好教学实习、顶岗实习驻点管理和跟踪指导,构建双方共同管理的联合考核体系,提高实习的稳定性和成功率。

 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,做好实时跟踪指导。精心组织校园推介,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分别达95%和80%以上。邀请行业精英、优秀教师、优秀毕业生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,承担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新时代使命。

  (三)以彰显职教特色为手段,大力实施文化兴校工程。

  11、加强职教特色的精神和行为文化建设。

  围绕“文化引领、内涵发展、技能强校、产教融合、形成特色、铸造品牌”的发展思路,确立“培育高技能人才、建设师生幸福家园、争创一流职业技术学校”的办学愿景,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有机融合,凝练形成职教特色的办学目标、校风、学风、教风,开展传唱校歌、传承校训的文化活动,营造职业校园文化氛围。

  大力加强师生行为文化建设。通过工作承诺述职、满意度民意测评等形式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;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自我发展观,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境界、人文修养、专业水平,增强敬业奉献意识,形成进取、合作、探索、创新的工作行为文化和关爱学生、为人师表、率先垂范的师德行为文化;通过教育管理、课程教学、课外活动、社会实践、实习实训等形式,培养学生的勤奋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、实践的学习行为文化,培养学生怀责任、知感恩、择善行、文明友善的交往行为文化。

  12、加强职教特色的制度和专业文化建设。

  依据学校新阶段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,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、岗位职责,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,确保学生接受职业道德、专业能力、社会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,贯穿于教育、教学、管理的全过程,让习惯符合制度,让制度成为习惯。

 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,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现代产业文化、地域非遗文化的“一主三融”专业文化建设体系,即用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,校企结合的专业环境,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,规范有序的专业管理方法,促进专业建设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加强舆论宣传引导,精心组织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,深入开展“大国工匠进校园”、“劳模进校园”、“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”等活动,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。

  13、加强职教特色的环境文化建设。

  大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,创意、布局要高起点、内涵足、形式新、互动性强,努力打造“一墙一品、一楼一景、一班一特色”的校园景观,让一草一木、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教科书。精心设计“优秀毕业生”、“最美职教生”、“班级风采”、“校园小工匠”等系列文化墙,精心制作展现师生风采的宣传橱窗,加强班级文化、走廊文化、食堂文化、宿舍文化、厕所文化的建设,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、激励鼓舞,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情操。

  三、组织实施与保障

  1、组织保障。

 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,主持规划的设计、实施和调整,保证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,对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,及时总结反思。

  落实项目责任制,确定项目责任主体。各处室、专业部要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责任分工,建立项目实施小组,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,落实到具体工作中;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规划方案的实施,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。

  建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专项提升小组,协调各种关系、调动全部资源,做好服务保障,支持、指导、监督、推动各个项目、各项措施的实施,评价实际效果,反省方法措施,修正实施办法。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小组对任务落实阶段性检查、评估,不断改进提高。

  2、责任保障。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,加强岗位交流,培育职业教育管理专家型团队。推行部门绩效考核评价,建立健全层级责任制,明确责任目标、责任人,编制“四个干运行图”,按图做战,确保规划落地。加强绩效管理改革,激活干部教师工作能量。

  3、资金保障。基本教学经费统筹安排,保证重点,在量入为出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,优先保证教学设施设备的支出。用好专项资金,搞好重点项目建设。多渠道筹措资金,积极引入企业资金,共建教学实训设施。


2019年4月26日

冀ICP备2022018420号-1